當心!血管最"怕"這7個字!出現這些癥狀一定要重視…
人的健康、壽命與身體血管健康密切相關,所以,向來有“血管衰老,百病齊發”的說法,生活中不少情況會加速血管老化。
血管怕這7個字!如何應對?
1.血管怕“冷”:容易造成血管痙攣
人體為保存熱量、維持正常體溫,會讓血管收縮,減少散熱。而血管收縮會造成血壓增高,甚至血管痙攣,心臟負荷增大;還會影響血管中血液的流動,血壓上升后會引發腦出血、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。
2.血管怕“堵”:這些小事會增加堵塞風險
血管外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,走路久了腿腳痛,不去醫院檢查,突發心肌梗塞才發現冠心病。打麻將一坐就是一整天,坐到下肢腫脹也不在意,最后發生肺栓塞,成功搶救回來才明白應該引起重視。
3.血管怕“糖”:太甜讓血管通路變窄
維護血管健康,控糖、降糖也很重要。對于本身有糖尿病或者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,應該格外注意預防糖尿病心腦血管病,這也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之一。
4.血管怕“高壓”:變厚硬化易破口
動脈血管是直接受血液壓力沖擊的,血壓太高傷血管,容易讓血管變厚硬化。高血壓還會對心臟和大腦造成損傷,形成惡性循環。
5.血管怕“鈣化”:慢性腎病更應關注
慢性腎病患者常常會被要求進行心血管方面的檢查。新確診的患者常常不理解,其實“血管鈣化”正是慢性腎病的重要并發癥之一,定期進行檢查很有必要。
出現這10個疾病信號盡快就醫
這些情況盡快就醫:
1.肢體涼、麻、痛
包括肢體畏寒怕冷、麻木不適,以及肢體活動后疼痛。肢體活動后疼痛也稱之為間歇性跛行。此外,如果不活動即出現明顯疼痛,可能提示疾病發展嚴重。這些癥狀可能是已出現下肢動脈硬化閉塞。
2.肢體腫脹
特別要警惕“晨起后減輕、下午加重”的肢體水腫,或各種突發的肢體腫脹。這種情況很可能是靜脈血栓。
3.肢體或足趾破潰
患有高血壓或者糖尿病的老人,因意外受傷出現肢體或足趾破潰,經過1~2周無法愈合,有可能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或糖尿病足的表現。
4.脈搏減弱、消失
健康人可在腕部或腳面觸及明顯的動脈搏動,如果搏動減弱或消失,可能有動脈狹窄或堵塞。
5.搏動性腫物
如果在頸部、肢體或腹部摸到搏動性腫物,且搏動頻率與心跳相近,提示可能存在動脈瘤,要及時治療。
6.有血管斑塊
體檢通過超聲檢查發現血管斑塊要及時治療。
7.小中風與中風
突發眼睛視物不清、上肢或下肢活動障礙、失語、口角歪斜等,可自行恢復,稱為小中風,屬于中風的前兆和危險信號。要及時就醫排除頸動脈、椎動脈或腦血管病變。
8.靜脈曲張
肢體出現青筋暴露,甚至瘙癢、發黑、破潰、靜脈炎癥等。
9.靜脈血栓
超聲檢查發現肢體靜脈血栓要及時就診,以免血栓脫落順血流至肺動脈,出現致命的肺栓塞。
10.急性胸背部疼痛
急性胸背部疼痛可能為主動脈夾層導致,發病突然,危險度高,當胸痛由肩背到胸背到腰腹再到下肢轉變時,建議盡早到血管外科就診,急診完善胸主動脈CTA。明確是否存在主動脈夾層。